北京市三帆中學課程方案
為了滿足我校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需求,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凸顯我校教育理念和辦學特色,依據教育部、北京市教委關于義務教育課程設置的相關要求,依據北京市三帆中學爭創一流的辦學目標,學校制定并實施《北京市三帆中學課程方案》。
一、 課程實施的目標
制定和實施《北京市三帆中學課程方案》,使學生學業成績得到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意識得到加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得到顯著提升;使教師的課程意識和專業素質達到一流;使學校課程建設在北京市同類學校中處于領先水平。
二、課程設置與實施的原則
在課程設置與實施過程中,學校堅持遵循全面均衡、以校為本、自主選擇、優化整合以及科研引領的原則,使課程建設科學化、規范化。
1. 全面均衡原則
切實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要求,開齊開足課程,均衡設置課程,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發展。
2. 以校為本原則
立足學校已有的課程改革經驗、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具有多元化發展需求和發展潛能的優秀學生群體等課程建設優勢,形成符合學校發展實際的課程體系。
3. 自主選擇原則
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差異,增強課程的選擇性,滿足不同發展層次、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特點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4. 優化整合原則
整合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加強課程實施的操作性和實效性;整合學科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教學與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的整合,推進全員德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落實。
5. 科研引領原則
注重發揮教育科研的引領作用,以科學研究的態度和方法推進學校課程的開發、建設和實施;加強對課程實施效果的監控,形成科學化的課程管理機制。
三、課程結構
北京市三帆中學通過整合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從課程功能的角度建立以基礎型課程、豐富型課程、發展型課程及專長型課程為核心的多元化課程體系。見下表:
|
|
七年級 |
八年級 |
九年級 |
課 程 類 型 |
基礎型課程 |
語 文 |
語 文 |
語 文 |
數 學/數學專題 |
數 學/數學專題 |
數 學/數學專題 |
||
英 語 |
英 語 |
英 語 |
||
思想品德 |
思想品德 |
思想品德 |
||
體育與健康 |
體育與健康 |
體育與健康 |
||
音 樂 |
音 樂 |
音 樂 |
||
美 術 |
美 術 |
美 術 |
||
歷 史 |
歷 史 |
|
||
地 理 |
地 理 |
|
||
生 物 |
生 物 |
|
||
|
物理/物理實驗探究 |
物 理 |
||
|
|
化 學 |
||
體育活動 |
體育活動 |
體育活動 |
||
信息技術 |
勞動技術 |
|
||
研究性學習1 |
研究性學習1 |
|
||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
|
||
習慣養成教育 |
習慣養成教育 |
習慣養成教育 |
||
豐富型課程 |
興趣類選修課 |
興趣類選修課 |
|
|
社團活動 |
社團活動 |
|
||
藝術節/科技節 |
藝術節/科技節 |
|
||
體育嘉年華 |
體育嘉年華 |
|
||
心理教育 |
心理教育 |
心理教育 |
||
發展型課程 |
研究性學習2 |
研究性學習2 |
|
|
語言文學專題課 |
語言文學專題課 |
|
||
人文社會科學專題課 |
人文社會科學專題課 |
|
||
自然科學與技術專題課 |
自然科學與技術專題課 |
|
||
專長型課程 |
學科專長課程 |
學科專長課程 |
學科專長課程 |
|
藝術專長課程 |
藝術專長課程 |
藝術專長課程 |
||
體育專長課程 |
體育專長課程 |
體育專長課程 |
||
科技活動課程 |
科技活動課程 |
科技活動課程 |
備注:“研究性學習1”指全員參與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2”特指科技類研究性學習項目。
1. 基礎型課程包括學科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及以學生習慣培養為核心的特色校本課程,是以夯實學生共同發展基礎,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形成和發展為目標的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 豐富型課程包括興趣類選修課和學校特色活動,是以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領域、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為目標的課程。
3. 發展型課程包括專題研究課程和進一步開展的高水平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以專題研究等方式進行的,以滿足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需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課程。
4. 專長型課程是為在學科、科技和文體等方面具有特長的學生開設的課程,是以發展學生專長,參加高水平競賽,為高一級學校和專業團體培養和輸送優秀的特長生為目標的課程。
四、課程安排與實施
1. 七——九年級課程安排(略)
2. 關于基礎型課程安排的說明
⑴ 規范設置學科課程,每節課40分鐘,按照上級要求開齊開足課程,高質量地完成國家課程要求。
⑵ 七年級在國家課程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一節數學專題校本課程,規范教學計劃、教材、教學監控和評價等環節,加強學生數學基礎訓練,豐富學科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⑶ 八年級增加一節物理實驗探究校本課程,鍛煉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實驗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
⑷ 九年級按照上級要求設置思想品德課、音樂課、美術課,同時適當側重中考科目的課時安排,并安排學科專題校本課程。
⑸ 七、八年級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每節課60分鐘,學生全員參與。
⑹ 在國家每周三節體育課的設置要求上,每周增設兩節體育活動校本課程,配合每天兩套課間操,切實落實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的要求。
⑺ 每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五的8:00—8:15,安排語文、英語學科晨讀,強化學生的朗讀背誦能力;星期三同一時間段安排校本教育活動。
⑻ 勞動技術安排在八年級集中開設;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安排在七、八年級,每學期組織2次活動。
⑼ 三個年級均開設習慣養成教育課程,每月開展一次活動。
3. 關于豐富型課程安排的說明
⑴ 興趣類選修課每節課60分鐘;教師提交開課申請及課程綱要,經審批后由教學處統一安排課程的開設并組織實施;學生可依據自身差異、興趣愛好充分自主選擇。
⑵ 社團活動和興趣類選修課同一時間開設。
⑶ 每年四月初舉辦為期一周的科技節/藝術節,奇數年為科技節,偶數年為藝術節。
⑷ 每學期期中之后開展體育嘉年華活動,分集體項目和個人挑戰項目兩大類。
4. 關于發展型課程安排的說明
⑴ 發展型課程課時60分鐘,每周一課時。
⑵ 研究性學習2(即科技類研究性學習項目)要求導師指導學生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并參與高水平的科技競賽活動。
⑶ 開設各類專題課程的教師要制定學期課程計劃,明確課程開設的目標、內容與任務。
5. 關于專長型課程安排的說明
⑴ 數學、物理、語文、英語、體育等學科開設學科專長課程,建立導師團隊,明確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專題。
⑵ 合唱、舞蹈等藝術專長課程每周開展活動2次,每次2課時。
⑶ 女子乒乓球隊與什剎海體校聯合組建,每天訓練2-3小時。
⑷ 男子排球隊與二附中排球隊統一管理,每周4次,每次2小時。
6.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教育專題課程以及校本課程的三級整合
學校遵循課程方案的整合優化原則,整合三級課程,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學校和教師通過選擇、改編、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和學校的特點和需要,為學生個性化、多元化、全面和諧的發展提供時間和空間。具體安排如下:
時 間 |
課 程 |
內 容 |
具 體 實 施 |
七年級 (上) |
專題教育 |
國防教育 |
入學教育 |
專題教育 |
毒品預防 |
與思想品德課程整合 |
|
專題教育 |
關于本地或家鄉的研究 |
講座活動 |
|
八年級 (上) |
專題教育 |
安全應急與人民防空 |
講座活動、與物理課程整合 |
專題教育 |
環境、人口教育 |
講座活動 |
|
八年級 (下) |
專題教育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
與地理課程整合 |
專題教育 |
預防艾滋病 |
與生物課程整合 |
|
專題教育 |
時事政策 |
講座活動、與思想品德課程整合 |
|
七年級 |
地方課程 |
《我愛我的家園》 |
與研究性學習、地理課程整合 |
八年級 |
地方課程 |
心理健康教育 |
納入發展型課程 |
七、八 年 級 |
地方課程 |
寫字課 |
與語文課程、美術課整合 |
五、課程管理與保障
1.建立學校課程管理機構,組織推進課程實施,完善學校各項課程管理制度,形成四類課程的管理細則。
2.發揮教研組團隊力量和教師的專長優勢,圍繞四類課程組織編寫課程綱要和校本教材,推進四類課程的實施。
3.開發運行學校課程網絡管理平臺;實施多元的課程評價手段,健全反饋機制,監控課程開發質量。
4.加強教師培訓,擴大知識儲備,優化知識結構,強化課程意識,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手段,滿足學校課程建設的需要。
5.充分利用我校所依托的北京師范大學、西城區和北京師大二附中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積極開發社會資源,保證課程方案的有效落實。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德外新風街7號 郵編:100088 聯系電話:62043088 Copyright 2007-2019 www.heilerausbildungen.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906528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6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