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校發展規劃中關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建設書香校園的發展目標,2011年6月7日下午,我校在報告廳舉行了本學期教師讀書交流會。本次交流邀請了三位老師和大家一起分享獲得過“全美最佳教師獎”、“總統國家藝術獎”的小學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閱讀體會。
張塔娜老師以《尋找56號教室的鑰匙》為題,例舉書中的案例故事,結合自己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通過尋找56號教室的鑰匙,找到了創造奇跡的秘訣。
陳思杭老師《以身教為人師,由試錯求真知》為題,結合自己在閱讀中的思考,以及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經歷和收獲,從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調整教育教學方法,調節教師身心。
胥華穎老師的發言題目是《教師,創造教室的奇跡》。她從打牢一個“地基”到邁上六級“臺階”,講述了老師的信任對學生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怎樣促進學生從初級到高級的道德的發展。
三位老師都不約而同地關注到雷夫在書中提出的“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陳思杭老師這樣總結: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起作用;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靠賄賂起作用;第三階段,我想取悅于某個人——靠魅力起作用;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第五階段,我能體貼人——靠愛心起作用;第六階段,我奉行既定的準則——靠境界起作用,這實際上與儒家提倡的“慎獨”不謀而合。那么如何實現教育過程呢?他的回答是:身教重于言傳,用身教來建立師生的信任,基于信任,著力于品格的培養,通過公平合理的方式激發學生對于自身的高要求。
三位老師從不同角度切入文本的閱讀,結合我國傳統道德教育理論,以及自己教書育人的實踐,從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交流,激發了老師們的思考。
最后學生處李建文副主任進行總結,高度評價了三位老師的發言。三位老師的交流從閱讀文本出發,觀照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從閱讀中受啟發,從啟發中自我反思,在理念、方法層面提升了自己。同時指出,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也處處體現著教師對學生的愛,有教育設計,重價值引領。尤其是一些優秀的班主任帶班,已形成自己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班級文化,學生在這樣的班級里,通過知識的學習、活動的參與,實現了有價值的發展。